中國的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是民生幸福與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但較長時期以來,國有企業形象建設處于短板狀態,尤其是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和經濟結構轉型的今天,亟需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和期盼,...
國企改革,是一個從上世紀開始就不斷在談、不斷在深入、同時又不斷出現新問題需要解決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什么要不斷討論國企改革?就是要不斷破除體制機制的束縛,...
國有企業改革一直貫穿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過程,當然,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混合。為了保證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不同時段都各有側重點。當下國有企業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上,...
國資委等相關部門正在積極醞釀政策,通過擴大試點的方式,逐步增加國企高管的市場化選聘比例。同時,除了試點企業外,眾多央企和地方也在積極跟進。《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國資委下一步將出臺相關文件,在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國有獨資、...
在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披露了2016年國企改革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3.6萬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利潤總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6....
今年中國兩會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對經濟轉型與穩定增長的堅定決心。就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及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近日專訪了法國《社會》智庫主任、歐洲商學院教授、法國著名經濟學家讓—馬克·達尼爾。...
國企多領域向民資擴大開放 改革關鍵要消除隱形壁壘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頭戲”,股權多元化將率先從處于競爭性領域的國企展開,民資除了直接“參股”國有企業外,以往“門檻”比較高的大型國有項目也有望向非國有資本逐步“...
歲末年初,翻看案頭上的業績考核表,有一個處室從過去公司末位躍升至第二名,令人欣慰。 該處室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全部本科學歷以上,本應是一支充滿朝氣的高效率團隊,但有段時間卻是另一番景象:員工之間溝通不暢,...
2016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70萬億元,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需求側與供給側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2016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到2017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中國新年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上的發力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關注。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稱,根據去年12月中旬中共最高領導層在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布的聲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成為2017年國企改革的關鍵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