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中國經濟增速回落也很可能成為一個長期的趨勢,國內外經濟環境中的各種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包括央企在內的中國企業既面臨不少潛在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諸多嚴峻的挑戰。...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不僅是一項企業發展戰略,也是一項國家發展戰略,更是經濟全球化、資本全球化的必然選擇。美國是吸引外國資本最多的國家。不僅中國企業界樂于赴美投資,美國商業界亦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抱有樂觀心態。...
國資監管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自2003年成立以來,國資委黨委就一直把中心組學習作為重要陣地和載體,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國資監管和國企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深化改革是中央企業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動力,中央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謀劃好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國有企業經過多年改革,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很大變化,極大激發了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有企業承載著多種職能,一方面,從企業屬性來說,國有企業要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從國有屬性來說,國有企業要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安全,在關鍵產業和重點領域發揮主導作用,...
一是要對經營性國有資產實施集中統一監管,即監管范圍的“大”;二是上下級國資委之間要加強溝通和聯動,即監管系統的“大”;三是要集中資源做大、做強、做優一批國有企業,即國企體量的“大”。 自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
今年中央企業生產經營總體平穩。1—11月,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1萬億元,同比增長8.9%;實現利潤總額1.1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已交稅金1.7萬億元,同比增長12.8%,高出全國同期稅收收入增幅3個百分點。截至11月底,...
東亞兩大經濟體中國和日本的企業,近年來紛紛把目光投向海外。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2012年日本企業海外并購跨上一個臺階,全年海外并購數逼近500個。這一數字僅次于美國,列全球第二位。另據有關報告顯示,今年前3季度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金額已達522億美元,...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明確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這不僅是對生態文明重要性理論認識的升華,也表明了走綠色發展之路已經成為中國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廣大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不說套話、不念稿子、即席追問、務求實效——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亮相不久,務實之風令人耳目一新,為全國人民樹立了轉變作風的典范。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生產經營務實容易,內部管理務實卻難,而一些看似懸虛的管理理念如何做實值得思考。...